法院执行局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存在?这里是法院对判决结果的执行机构,更是法院工作环节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清理执行积案、严抓执行质效、夯实执行队伍……
近年来,呼和浩特市中院执行局以“蒙马奔腾”专项行动为契机,重心前移,力量下沉,打出执行组合拳力促提质增效。
关键词:执行到位4.3亿余元
“判决生效,房子已经过户到申请人名下,这个老赖竟然又住进去了”“今天我们先去踩点,假装送快递的好了,确定人在家再上门堵人”……走进法院执行局,经常听到这类研究执行之“术”的对话。
众所周知,借钱容易还钱难。在市中院执行局各个办公室,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案卷、申请执行人此起彼伏的电话、不绝于耳的键盘敲击声,都在昭示着这里的繁忙程度。用执行干警的话说,就是“压力山大”。压力一方面来自申请执行人对债权实现的热切期盼,一方面来自被执行人的恶意躲藏,有时候还会遭到对方侮辱谩骂,但执行干警们没有退缩,抢时间,加速度,迎难而上,他们在2022年打出了一场漂亮的执行攻坚战。
图丨执行局召开视频会议
我们来看看这组数据:新收执行案件30169件,一律通过最高院“总对总”网络查控系统及时查控被执行人名下财产;对确定履行期间内仍不履行的被执行人,出动警力613人次赴省内外34个旗县区外调;依据不主动履行的情节轻重,采取限制消费28872人次、纳入失信名单1463人;开展“凛冬亮剑”“雄鹰寅春”“惊蛰融冰”“秋高气肃”等专项行动,拘传被执行人330人次,拘留57人次,执结案件4698件,执行到位4.3亿余元……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,是广大执行干警披星戴月、不畏辛劳的付出,是上下勠力同心、携手冲刺的答卷。
关键词:办案周期缩短至67.3天
图丨整装待发奔赴执行现场
“在法院纠纷化解的各环节中,各类案件的立案、调解、审理、裁判由法庭完成,执行局则负责将生效的民事裁判、刑事裁判中财产部分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法律文书执行到位,兑现申请人权益。”呼和浩特市中院执行局局长吴铁刚介绍道。目前,市中院执行指挥中心共设置了7个小团队,明确团队分工和岗位职责,各司其职、各负其责。同时,对执行案件坚持繁简分流、轻重分离、快慢分道,注重优化流程节点管控,限定办理期限,畅通节点衔接,实现繁案精执、简案快执,通过找短板、补弱项,严抓执行质效指标。其中,“快执团队”平均办案周期缩短至67.3天,涉及财产处置案件平均办理周期为112.23天。
图丨执行现场
长期以来,清理执行积案一直是压在执行局的一座“大山”。为了不断提高执行质效,执行局充分发挥执行指挥中心“最强大脑”的职能作用,对流程节点全程管控,深挖旧案未结原因,加快办理进度,线上线下穷尽手段查人找物,查封、扣押、冻结、拍卖、打击失信被执行人……诸多举措只为让胜诉人的权益尽快兑现成真金白银。通过全力推进长期未结、涉执信访等重点案件清理,推行旧存案件办理进度表,限定结案时间,将争议事项全部纳入合议庭合议或专业法官会议讨论等方式,执行局在短短一年中清理超长期未结案件1386件,化解涉执信访案件38件。
关键词:“充电”为了更好地出发
在执行局,出差外勤是干警的日常。他们走南闯北,从农村到城市,用脚步,在一个个线索点丈量初心,一次次在夜色中不断前行,在刚柔并济的执行路上品尝过各种酸甜苦辣。
图丨当事人向执行局干警赠送锦旗
从一次次执行中总结经验促提升也是执行局订立的工作目标,为提升执行干警业务能力,执行局组织大家通过党支部集中学习、研讨交流等方式,及时跟进理论学习,同时通过执行工作例会等形式,发现解决工作难点堵点,激发执行干警主动改进工作,并借助智慧执行APP定期组织线上培训,通过微信工作群随时开展线上讨论、经验分享、专业研讨,让执行干警们有针对性的学习战略战术,全力提高执行干警专业素养,做到“理论业务两不误”。
正如执行局一位老法官所言:执行工作只有进行时,没有休止符,每一次“充电”,都是为了更好地出发,最大限度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,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力度、速度和温度。执行局局长吴铁刚表示,2023年:执行局将不断加大执行力度,从对内、对下、对外三个维度发力,全面提升执行工作质效。同时,大力推进执行公开,主动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监督见证执行现场,积极探索检察机关派员驻场监督执行活动,以全方位执行公开力促执行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。